【指挥】陈琳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教授、中国指挥学会副会长。
作为新一代中国指挥,陈琳活跃在全国的各个重要舞台上,与中国领先的乐团及歌剧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中国爱乐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等;同时与国际众多音乐团体有过成功合作,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受到诸多国际著名音乐团体及音乐节的青睐,其中包括日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波兰西里西亚爱乐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称其为“不可多得的优秀音乐家”。
1996年,陈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在学期间便以优秀的才能得到广泛关注。2000年受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推荐,免试进入美国顶尖的坦格伍德音乐节学习,并取得了伯恩斯坦奖学金。1999年至2003年间三次入围法国贝藏松指挥比赛决赛。2007年,在波兰卡托维茨举行的第八届菲黛尔伯格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取得“银指挥棒奖”,以及“波兰著名作曲家西曼诺夫斯基作品最佳指挥奖”两个奖项,被当地媒体盛赞“指挥技术精湛,指挥风格挥洒自如,将成为国际乐坛的一颗新星”。
2003年起,陈琳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助理指挥,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排演,并担任2005年音乐塾中国巡演指挥,大获成功。2006年作为客席指挥被邀请参加日本著名的松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指挥了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多场音乐会。2011年受邀于中央歌剧院,排演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中文版(中国首演),成为她指挥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同年小泽先生由于健康问题取消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陈琳接替小泽先生,成功指挥了其中部分音乐会。2013年,陈琳再度受小泽先生之邀指挥日本斋藤秀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其炉火纯青的音乐表达与干净利落的指挥风格获得大量好评。2015年再次受邀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2014年至2016年,受台湾创世歌剧团的邀请,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其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把握与丰富的歌剧工作经验受到了业内外一致赞赏。
陈琳不仅艺术造诣深厚,且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舞台经验,以推广中国当代音乐为己任,多次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祖国发声。2018年1月,陈琳受茱莉亚音乐学院指挥兼音乐史教授乔尔•萨克斯(Joel Sachs)之邀赴美参加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聚焦”音乐节闭幕式,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执棒茱莉亚学院管弦乐团演奏了郭文景、陈其钢、朱践耳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其深厚的音乐素养、纯熟的指挥技术以及对中国风格的准确把握受到了一致好评;同年10月再度赴美,在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斯特恩厅举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中担任指挥,再次将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介绍给美国听众,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2019年又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作品中生动的中国风格、复杂的作曲技法以及中西方乐器的巧妙结合演绎出独特的东方底蕴,赢得海外华人及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赏。2017年陈琳参与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创办,该乐团现已成为一支高质量、国际化的职业乐团。2020年为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携乐团录制了贝多芬音乐的专辑。
作为乐队指挥专业教授,陈琳也致力于青年音乐家的培养。自2004年留校任教以来成绩突出,培养的指挥专业学生屡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创办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并担任艺术总监。
【吉他】杨雪霏
杨雪霏是当今活跃在国际舞台的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她被称作“先锋”,因为她是中国进入音乐院校主修吉他并取得吉他学士学位的第一人,亦是在国际舞台成功开创职业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国吉他演奏家。十岁在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上一鸣惊人,以至西班牙领事特别赠送她一把演奏用吉他。1992年传奇作曲家罗德里戈出席她的马德里演奏会后说“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年轻人的演奏”。1995年,约翰·威廉姆斯访华时听了雪霏的演奏后留下了自己的斯莫曼吉他给她和其他学生使用。
杨雪霏出生于北京,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她成为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校联合委员会全额奖学金的第一位中国学生及吉他学生,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 取得学院最高演奏文凭并获得每年授予一人的“院长奖”。
杨雪霏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演出足迹横跨南北美洲、欧洲和亚洲50多个国家,受邀世界最高规格的音乐厅演出,包括伦敦的威格莫音乐厅、伦敦南岸的所有剧院、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西班牙国家音乐厅、巴塞罗那音乐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及林肯艺术中心、台北两厅院音乐厅、香港大会堂和香港文化中心,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首尔艺术中心等。杨雪霏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第一场吉他独奏及协奏音乐会的独奏家。杨雪霏还经常受邀在重要的音乐节中进行演出,如英国BBC逍遥音乐节、爱丁堡国际音乐节、上海MISA夏季音乐节和北京国际音乐节等。2003年随“逍遥音乐节之夜”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巡演54场,观众约80万。
杨雪霏还经常受邀世界一流乐团演出协奏曲,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交响乐团、皇家利物浦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鹿特丹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新西兰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首尔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雪霏近年的演出亮点包括与英国室内乐团、英国哈雷管弦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温特图爱乐乐团的回归演出;与北京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亚洲首演了史蒂芬·戈斯为杨雪霏创作的《阿尔贝尼兹协奏曲》;以及和墨尔本交响乐团的澳洲巡演,这次巡演也是谭盾创作的吉他协奏曲在澳洲的首演;与阿尔斯特交响乐团在BBC 逍遥音乐节演出;以及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在法国国庆日演出。
英国留声机杂志赞扬她是新一代吉他演奏家创新曲目的先锋。杨雪霏为开拓吉他曲目作出的努力受到瞩目,特别发展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改编或委约的新作品也经常出现在她的录音及音乐会中。
杨雪霏在EMI古典和Decca厂牌发行了多张独奏、室内乐及协奏曲唱片。《爱的浪漫》在香港取得金唱片的销售成绩;《北纬40度》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为编辑推荐唱片。还有几张唱片也融入了杨雪霏开拓吉他曲目的持续努力:她与巴塞罗那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协奏曲唱片,囊括了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并首录了戈斯为她创作的《阿尔贝尼兹协奏曲》;《巴赫协奏曲》唱片以吉他和弦乐四重奏的创意组合演绎了杨雪霏本人改编的巴赫独奏作品和协奏曲;2016年Decca 为她发行了2张唱片,吉他独奏唱片《多彩巴西》以及《心弦》,展示了她对多元音乐风格的热爱及驾驭能力;2018年DG发行了杨雪霏与小提琴家黄蒙拉合作的二重奏专辑《弦舞》;2020年Decca发行的专辑《中国素描》,以多样形式集中展示中国音乐,旨在推广中国文化,并以众多经典曲目的改编及当代作曲家的原创作品为吉他开拓新曲目,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中外专业媒体的广泛报道及好评;杨雪霏与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共同录制的专辑《Magna Carta》于2022年5月全球发行,专辑收录了英国作曲家约翰·布朗宁的全部吉他作品,包括为杨雪霏创作的吉他协奏曲的首次录音,新专辑登上英国官方唱片排行榜以及美国Billboard排行榜;2022年11月由Decca发行的最新独奏专辑《吉他挚爱》收录了世界范围内深受乐迷喜爱的吉他佳作,分享了杨雪霏30年与吉他相伴的先锋音乐旅程。
2022/23 乐季,杨雪霏在中国、欧洲、美国、澳洲多地进行巡演,包括在澳门、北京、上海、南京、巴斯、卡迪夫、阿德莱德、安特卫普、米兰、巴尔的摩、旧金山等地举行独奏和室内乐音乐会,与亚美尼亚国家交响乐团演出,以及在伦敦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
杨雪霏是为数不多的能兼顾艺术性和观众互动性的吉他演奏家之一。她合作的艺术家并不局限于一个领域,杨雪霏不仅经常与古典名家如王健、伊恩·波斯特里奇、罗萨林·普罗莱特、詹姆斯·高威、以利亚斯弦乐四重奏、希思四重奏,还有跨界艺术家大卫·加勒特合作,还与流行音乐人李健、古巨基、陈奕迅合作。杨雪霏还出现在众多广播电视节目中,包括英国广播电视台知名节目《女性时光》《艺术时光》、BBC纪录片《吉他的故事》,以及中央电视台《音乐人生》《名人坊》、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等。2015起受邀担任长沙国际吉他艺术节的艺术总监。
杨雪霏被英国权威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 FM》列入当今100位最佳古典音乐家之列。《BBC音乐杂志》评选她为世界6位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为表彰她的杰出成就,杨雪霏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授予荣誉院士。杨雪霏继续在中国为古典吉他的普及和把古典吉他带给更广泛的观众起着重要的作用。